增稠剂对JS防水涂料的影响研究

增稠剂对JS防水涂料的影响研究 叶晓敏,伍志超,林日平,田媛媛,魏 荣,周 矗 (佛山市顺德区巴德富实业有限公司,广东佛山 528322) 0 前 言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简称JS…

增稠剂对JS防水涂料的影响研究
叶晓敏,伍志超,林日平,田媛媛,魏 荣,周 矗
(佛山市顺德区巴德富实业有限公司,广东佛山 528322)

0 前 言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简称JS防水涂料)是以丙烯酸酯、乙烯-乙酸乙烯酯等聚合物乳液和水泥为主要原料,加入填料、细骨料及其他助剂配制而成,经水分挥发和水泥水化反应固化成膜的双组分水性防水涂料。通过有机与无机材料复合而成,成膜后兼具一定的柔韧性及强度等特点,对多种基材黏结牢固,其对环境友好无污染,防水性能出众,已成为防水涂料的发展热宠。根据产品独特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屋面、厨房、卫生间、游泳池、地下室等处。为了使防水涂料具备良好的施工性,施工黏度,漆料稳定的开放时间,根据不同的液粉配比、产品型号,需要加入适量的增稠剂。根据不同增稠剂的增稠机理,大致可分为纤维素醚、聚丙烯酸酯、缔合型聚氨酯类增稠剂、无机增稠剂,不同增稠剂对丙烯酸防水乳液的应用性能的影响,除了本身的增稠机理之外,还对涂料的拉伸性能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试剂(见表1)
主要实验试剂
1.2 实验仪器(见表2)
主要仪器设备
1.3 涂料参考配方(见表3)

JS防水涂料配方

1.4 涂料制备
根据表3中配方,按照GB/T 23445—2009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相关规定,制备样片,并按照标准实验室养护条件进行养护,冲片,测试。
1.5 检测方法
1.5.1 涂膜外观
在玻璃板上两道成膜,两边干膜厚度控制在(1.5±0.2) mm范围内,观察其干膜外观。
1.5.2 开放时间
将浆料开放静置于标准环境中,每隔30 min测量一次黏度,并观察涂料状态。
1.5.3 液料高温热贮存稳定性
测量液料热储前黏度、pH值(25 ℃)数值,把液料密封好,在50 ℃烘箱内放置7 d。取出后观察高温热贮存后液料状态,待冷却至室温,再用数显斯托默黏度计测试液料黏度。
1.5.4 拉伸性能
试件制备:根据GB/T 16777—2008《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将标准条件下放置的液料、粉料用多用分散机搅拌5 min,静置以减少气泡,然后倒入模具中涂覆,模具表面用脱模剂处理。试样制备分二次涂覆,后道涂覆应在前道涂层实干后进行,两道间隔24 h之内,干膜厚度控制在(1.5±0.2) mm。试件脱膜后标准条件下养护96 h,然后将其放入(40±2) ℃干燥箱48 h,取出后放置在干燥器内2 h,用切片机冲切试件待用。按GB/T 23445—2009《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进行相关项目性能测试。
1.5.5 施工性能
平整基面施工:在水泥板上用毛刷垂直涂刷两道,其中待每道涂层实干后再进行第二道涂刷,分别进行厚涂和薄涂施工。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类型增稠剂的增稠响应(见表4)
不同类型增稠剂增稠的流体与运动黏度响应

表4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增稠剂对液料的流体黏度及运动黏度的响应程度是不相同的。本次实验中,当调整到相近的流体黏度时,纤维素增稠剂250HBR及10万HPMC的响应度较高,当达到52 KU左右时用量最少;其次是聚氨酯类增稠剂RM-8W及RM-12W,用量最多的是碱溶胀的增稠剂TT-935和ASE60。这是由于纤维素增稠剂由疏水主链与周围水分子通过氢键缔合,提高聚合物本身的流体体积,减少颗粒自由活动空间,从而提高了体系黏度,具有较高的增稠效率。纤维素添加量较小,且有适宜的低剪黏度,这是由于纤维素类增稠剂可以通过分子链的缠绕实现黏度的提高,在静态和低剪切有高黏度,在高剪切下为低黏度(静态或低剪切速度时,纤维素分子链处于无序状态而使体系呈现高黏性;在高剪切速度时,分子处于平行流动状态作有序排列,易于滑动,所以体系黏度下降);碱溶胀增稠剂添加量比纤维素高才能达到相当的中剪黏度,这是因为ASE60属于中低剪型增稠剂,故其低剪黏度很高;RM-8W属于中高剪增稠剂,添加量较少就可以达到较高的中剪黏度,但相应低剪黏度非常低;RM-12W属于低剪黏度,中剪黏度相对较低。
2.2 不同类型增稠剂对涂膜外观影响(见图1)
增稠剂对涂膜外观的影响

图1中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增稠剂对涂膜的外观呈现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聚氨酯增稠剂的影响较为突出,整体膜面出现发花、白斑情况,RM-12W更是膜面出现了明显水纹现象。这是由于这类增稠剂的分子结构中引入了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使其呈现出一定的表面活性剂的性质,不仅对涂料的流变性产生影响,而且相邻的乳胶粒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太强致使乳胶分层引起的。
2.3 不同类型增稠剂对开放时间影响(见表5)
增稠剂对防水涂料开放时间的影响

由表5显示,碱溶胀的增稠剂在配漆时,出现涂料成胶状,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增稠剂的添加量较大,另一方面,聚丙烯酸酯增稠剂的羧基含量较高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对pH值有较大的敏感性,在pH值为8~10时,成溶胀状态,故开放时间较差。而纤维素由于其保水性的特性,且初始黏度较低,开放时间非常优秀。RM-8W初始黏度较高,但仍存在轻微粉体下沉,出现浮白情况,这是由于本身RM-8W提供的低剪黏度过低,体系的黏度达不到稳定的网状结构,致使粉体下沉。但RM-8W和RM-12W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浮白现象,这是由于聚氨酯增稠剂中分子结构中同时引入亲水和疏水基团,使其表现出一定的表面活性剂的性质,故同类型的聚氨酯增稠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浮白情况。
2.4 不同类型增稠剂对液料贮存稳定性影响(见表6)
不同类型增稠剂对液料贮存黏度变化情

注:该表数据为7 d热储后与初始液料黏度的变化值。
除了两个低剪增稠剂RM-12W和ASE60的黏度经过热储后有所上升,有可能是因为低剪增稠剂添加量过高后造成明显的升黏现象,且有轻微的乳胶抱团情况。由于热储过程中,分子热运动加快,部分抱团结网动作加剧造成轻微凝团现象。其他增稠剂皆有所降黏的现象,但降幅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热储稳定性好。纤维素的分水现象相对明显,这是因为此类增稠剂是通过“固定水”达到增稠效果,对乳胶分子极少吸附,增稠剂体积膨胀充满整个水相,把乳胶粒子挤到一边,因而稳定性不佳,易出现分水情况。
2.5 不同类型增稠剂对拉伸性能影响(见图2、图3)
不同类型增稠剂对断裂伸长率的影响,不同类型增稠剂对拉伸强度的影响
图2、图3显示添加不同类型的增稠剂的JS防水涂料的无处理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及浸水、碱、热处理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均呈现出基本一致的波动情况,这说明在产品性能经处理后的衰减情况基本是符合常规规律的。不同类型的增稠剂的拉伸性能又有优劣,其中10万HPMC的延伸率明显比250HBR高,但拉伸强度较其低,这是因为250HBR的抗水分效果较10万HPMC的好,使得其乳胶分子与粉体的交联形成致密的网状结构,增强产品的强度;碱溶胀的ASE60与TT-935在拉伸性能方面差异较小;而聚氨酯RM-8W与RM-12W相比,RM-8W的延伸率表现非常优异,而作为矛盾体性能的拉伸强度也相应较低,RM-12W的综合性能较为优异,这是因为当聚氨酯增稠剂的水溶液浓度达到一定时,形成的胶束与聚合物粒子缔合形成网状结构,对相邻的乳胶粒子间也存在相互作用,故RM-12W的拉伸强度高于RM-8W,RM-8W的断裂伸长率表现优异。
2.6 不同类型增稠剂对施工性能的影响(见图4)
不同增稠剂类型施工应用情况
不同类型的增稠剂在施工应用成膜情况差异性不大,但在施工过程中,手感及涂料的流挂情况有些差异。聚氨酯增稠剂的漆样低剪黏度偏低,所以施工起来都有流挂现象。纤维素的施工性优秀,在同等情况下,暂无发现流挂现象。这是因为纤维素增稠剂本身存在流平性较差的缺陷,在涂布完成后,黏度迅速增加,可以防止流挂。ASE60施工阻力较为明显,这是因为其通过在乳胶粒与颜料之间架桥形成网状结构,增加了体系的黏度,从而影响施工的顺滑度;相比而言TT-935的施工手感却较为顺滑,这是因为TT-935可以有效改善中剪黏度,选用TT-935作为增稠剂与中高分子量的纤维素增稠剂相比,能改很好地改善涂料的流动和流平性。
 
3 结 语
增稠剂对JS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比较复杂:
(1)不同类型的增稠剂对同一乳液的增稠响应度不同,故在原材料选型时,需要选择事宜的增稠剂或搭配使用。
(2)不同类型的增稠剂在施工应用的过程中,差异性较为突出,需要针对不同的施工需求及施工习惯选择合适的增稠剂。
(3)不同类型的增稠剂的增稠机理不同,在产品贮存的过程中,纤维素的增稠剂易出现分解,增稠体系不太稳定,相应的聚氨酯增稠剂在这方面就表现较为突出。
(4)不同类型的增稠剂对JS防水涂料的性能影响呈现一定规律,但不同的增稠剂对应表现的产品性能也有相对的差异,在满足产品标准性能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不同增稠剂对产品应用的影响做适当的选择。本文仅仅对不同增稠剂种类对JS防水涂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增稠剂的用量、比例、搭配、产地等均会对不同型号、不同乳液类型、不同厂家的乳液制作的JS防水涂料的各方面物理性能及施工应用产生重大影响,需要通过多次的实验来确定最佳配方,以取得最佳的产品性能及良好的应用性能。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