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用塑料涂料》标准的制定
齐祥昭,刘杰,牛长睿,鲁文辉(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产业发展部,北京 100079)
1 概要
摩托车涂料市场和摩托车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中国摩托车工业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摩托车产销量连续18年雄踞世界第一,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开发、生产、营销体系,国内摩托车涂料也随之成长和壮大。虽然我国传统二轮摩托车市场受到微型汽车、电动车的挤压和侵蚀,但随着休闲娱乐摩托车、三轮摩托车的发展,摩托车涂料市场发展增势不减。随着摩托车品质的提高,对摩托车涂料及涂装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已有部分摩托车企业选用汽车涂料涂装摩托车,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市场迫切需求高性价比的摩托车涂料。由于摩托车底材较为复杂,有铁件、铝件、塑料件等,目前我国对于摩托车用塑料涂料还没有相应的标准,所以摩托车用塑料涂料在生产及施工应用过程中没有依据可循,造成很多不便。为规范摩托车用塑料涂料的应用,提高产品的技术性能,促进摩托车用塑料涂料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制定摩托车用塑料涂料行业标准,制定该产品的行业标准,对提高产品质量、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很有必要。
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根据会员要求,经过2年左右的时间制定了CNCIA-HG/T 0006—2014《摩托车用塑料涂料》行业标准,通过了专家组评审,目前该标准已于2014年10月23日发布,将于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
本标准的制定工作得到了国内许多摩托车涂料使用单位和生产企业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共有2家具有代表性的使用单位和2家生产企业组成了标准制定工作组,共同完成了《摩托车用塑料涂料》协会标准的制定工作。
2 相关产业的标准
行业标准QC/T 962—2014《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漆层技术条件》对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塑料件涂层外观等级及要求进行了规范,见表1。
国家标准GB/T 13492—1992《各色汽车用面漆》、GB/T 13493—1992《汽车用底漆》是根据当时汽车涂料的工艺发展水平而制定的,符合当时大部分汽车涂料的要求,标准对不同类型汽车面漆、底漆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范。
国家强制标准GB 24409—2009《汽车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对乘用车、商用车、挂车、汽车列车用原厂涂料、修补涂料和零部件涂料中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物质容许限量的要求进行了规范。
行业标准HG/T 4570—2013《汽车用水性涂料》对汽车用水性原厂涂料要求进行了规范。
行业标准QC/T 966—2014《汽车塑料件涂层技术条件》对汽车塑料件涂层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范。
3 标准制定的原则
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对汽车塑料件涂层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范,由于摩托车相对于汽车较为便宜,实际消费者对其塑料涂层要求也比汽车低。本标准在制定时参考相关行业标准,并考虑大部分生产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和摩托车生产企业对涂层性能的要求,同时兼顾国家各部委相关政策的要求(如不挥发物等指标也不能定得太低等),然后征求行业专家的意见,对标准稿进行修改。
本标准的制定应起到规范摩托车用塑料涂料市场,减少摩托车用塑料涂料中有害物质排放,引导传统溶剂型摩托车用塑料涂料和涂装工艺逐步向低有害物质排放的环境友好型摩托车用塑料涂料和涂装工艺发展(如高固体分涂料)的作用。
4 标准适用范围和产品分类
本标准适用于摩托车塑料件表面涂饰的所有涂料。
由于摩托车车件有铁件、铝件、塑料件等,由于材质不同,对涂料的要求也不相同,本标准只针对塑料件表面涂饰用涂料。本标准中将摩托车用塑料涂料分为3类:底漆、色漆和清漆。底漆为用于增强上涂层与塑料件的附着、和/或增加塑料件导电性、和/或遮盖塑料件瑕疵等,并直接涂装于塑料件上的涂料;色漆为用于展现涂膜色彩,涂装于底漆涂膜上或直接涂装于塑料件上的有色涂料;清漆为用于调整涂膜光泽及增强涂膜理化性能,涂装于色漆涂膜上的透明涂料。
摩托车塑料件涂装的涂料配套体系中,底漆、清漆是否使用应根据不同的摩托车塑料件涂装要求而定。
5 项目设置及技术指标
参考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根据国内摩托车用塑料涂料现状,经工作组会议讨论确定了底漆分为本色漆、透明漆2个品种,色漆分为本色漆、金属涂料、透明涂料3个品种,清漆分为聚氨酯涂料、辐射固化涂料2个品种。每个品种都设置了容器中的物料状态、原漆黏度、原漆细度、不挥发物等21个项目。标准制定工作组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广泛征求摩托车制造企业、涂料生产企业以及相关行业检测机构的意见,依据验证试验结果,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法规,近几年国内产品的产品特性、施工工艺、实际质量状况以及行业专家的意见,确定了各项目的限量值。摩托车用塑料涂料项目设置及技术指标详见附件表1。
6 标准属性和水平
本标准参考了相关行业先进标准和法规,并增加了重涂性等项目,将摩托车用塑料涂料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技术要求集中在一个标准中进行限定,并且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标准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附:
CNCIA-HG/T 0006—2014
摩托车用塑料涂料
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发布
CNCIA
2014-10-23发布
2015-01-01实施
本标准由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重庆亿隆漆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江门四方威凯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重庆隆鑫(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允、高华生、肖长清、朱洪江、丁东华。
本标准2014年10月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标准化委员会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塑料件用涂料的产品分类、要
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安全、卫
生规定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摩托车塑料件表面涂饰的涂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
期的应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 1723—1993 涂料黏度测定法
GB/T 1724—1979(1989) 涂料细度测定法
GB/T 9271—2008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
GB 1729—1989 漆膜颜色及外观测定法
GB/T 1733—199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GB/T 1734—1993 漆膜耐汽油性测定法
GB/T 1740—2007 漆膜耐湿热测定法
GB 1764 漆膜厚度测定法
GB/T 1766—2008 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GB 1767 漆膜耐候性测定法
GB/T 1769 漆膜磨光性测定法
GB/T 1865—2009 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
辐射曝露滤过的氙弧辐射
(eqv ISO 11341:2004)
GB/T 3186—2006 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
取样
GB/T 6739—2006 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
GB/T 6751—1986 色漆和清漆挥发物和不挥发物的
测定
GB/T 6753.3—1986 涂料贮存稳定性试验方法
GB 9273 漆膜无印痕试验
GB 9274—1988 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
GB 9278 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GB/T
9278—1988,eqv ISO3270:1984)
GB/T 9286—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GB/T 9750—1998 涂料产品的包装标志
GB/T 9754—2007 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20°、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
(eqv ISO2813—1994)
GB/T 9761—2008 色漆和清漆色漆的目视比色
GB 1250—1989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GB/T 13491—1992 涂料产品包装通则
3 产品分类
产品包括底漆、色漆和清漆。底漆为用于增强上涂层与塑料件的附着、和/或增加塑料件导电性、和/或遮盖塑料件瑕疵等,并直接涂装于塑料件上的涂料;色漆为用于展现涂膜色彩,涂装于底漆涂膜上或直接涂装于塑料件上的有色涂料;清漆为用于调整涂膜光泽及增强涂膜理化性能,涂装于色漆涂膜上的透明涂料。
摩托车塑料件涂装的底漆分为热塑性丙烯酸底漆和聚氨酯底漆(分装)(用于PP塑料涂装时,也可以使用热塑性氯化聚丙烯底漆);色漆分为热塑性丙烯酸涂料和聚氨酯涂料(分装),清漆分为聚氨酯清漆(分装)或辐射固化清漆。
摩托车塑料件涂装的涂料配套体系中,底漆、清漆是否使用应根据不同的摩托车塑料件涂装要求而定。
4 要求
产品性能应符合表1技术要求。
5 试验方法
5.1 取样
产品按GB/T 3186—2006进行取样,取样量根据检验需要确定。
5.2 试验环境
试板的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应符合GB/T 9278的规定。
5.3 试验样板的制备
在对涂膜性能测试时,除对铅笔硬度、抗过烘烤性项采用在马口铁板上制备涂膜外,其他各项均采用相应的塑料板(ABS板采用LG-121H做标准材质,PP板采用商定材质做标准材质)制备涂膜。喷涂好的样板于70 ℃下烘干3h,再按GB 9278规定进行状态调节。控制单层涂膜厚度为(25±3) μm。
标准试板按GB 9271规定进行,涂膜厚度按GB 1764规定进行。
5.4 在容器中状态
按GB/T 3186—2006中4规定进行。
5.5 原漆黏度
按GB/T 1723—1993规定进行。
5.6 原漆细度
按GB/T 1724—1979(1989)规定进行。
5.7 不挥发物
按GB/T 6751—1986规定进行。
5.8 贮存稳定性
按GB/T 6753.3—1986规定进行。
5.9 涂膜颜色及外观
按GB/T 1729—1989规定进行。
5.10 光泽
按GB/T 9754—2007规定进行。
5.11 附着力
按GB/T 9286—1998,2 mm格规定进行。
5.12 铅笔硬度
按GB/T 6739—2006规定进行。
5.13 耐水性
按GB/T 1733—1993规定进行。
5.14 耐汽油性
按GB/T 1734—1993规定进行。
5.15 耐酸性
按GB 9274—1988规定进行。
5.16 耐碱性
按GB 9274—1988规定进行。
5.17 耐二甲苯性
5.17.1 试验材料
5.17.1.1 砝码:质量为500 g的砝码,施力面直径为(48±1)mm。
5.17.1.2 纱布:医用纱布。
5.17.1.3 测试液:工业级二甲苯。
5.17.2 测试温度
测试温度应在(23±2) ℃进行。
5.17.3 测试程序
在砝码施力面上包10层纱布,将纱布浸入适当数量的试液,然后将多余液体滴干,将砝码放在试板上,让蘸有试液的纱布在试板在受试期保持与试板接触,并且至少离试板边缘12 mm。让砝码在试板上往复移动,测试时间在10 s
内完成。
5.18 耐湿热性
按GB/T 1740—2007规定进行,按GB/T 1766—2008进行评级。
5.19 耐人工气候老化
按GB/T 1865—2009规定进行,按GB/T 1766—2008进行评级。
5.20 耐候性
按GB 1767规定进行。
5.21 抗过烘烤性
按规定的烘烤温度和时间进行测试,记录测试前后的颜色和光泽值并进行对比。
5.22 不黏着性
按GB 9273规定进行。测试用砝码为100 g。测试温度为45~47 ℃。测试时间为2 h。
5.23 耐抛光性
按GB/T 1769规定进行。底材选用本标准规定材质的50 mm×120 mm×(2~ 3) mm的ABS板。磨光次数为100次。颜色按GB/T 9761—2008的规定进行测试。光泽按GB1729—1989中60°光泽的规定进行测试。
5.24 重涂性
5.24.1 试验材料
5.24.1.1 试板:按5.1.5制备试板,将需测试的产品的涂膜局部用600#水砂纸打磨且打磨穿,再用水洗净凉干。
5.24.1.2 重涂涂料:用于重涂的涂料,应与原涂层为同一生产厂的同种型号的涂料。
5.24.2 试验程序
5.24.2.1 重涂:在试板上涂装重涂涂料。涂覆条件应符合涂料产品技术说明书的规定。涂覆膜厚不超过原涂层的50% 。
5.24.2.2 测试结果:待涂覆的新涂膜干燥后,观察是否出现咬底、渗色现象,并按5.11测试新涂膜在原涂膜上的附着力。
6 检验规则
6.1 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2 出厂检验
容器中的物料状态、原漆细度、原漆黏度、不挥发物、涂膜颜色及外观、附着力、硬度、光泽。
6.3 型式检验
本标准所列全部技术要求项目均为型式检验项目。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至少1年进行1次型式检验。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随时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最初定型时;
——产品异地生产时;
——生产配方、工艺、关键原材料及施工配比有较大改变时;
——停产3个月后又恢复生产时。
6.4 判定及复验规则
检验结果的判定按GB 1250—1989中修约值比较法执行。
所有项目的检验结果均达到本标准技术要求时,该产品为符合本标准要求。生产厂应保证所有出厂产品都符合本标准要求,产品应有合格证,必要时另附使用说明书及注意事项。
接受部门有权按本标准的规定对产品进行检验,如发现质量不符合本标准要求规定时,供需双方共同重新取样进行复验,复验结果全部达到标准要求时判定该批产品合格,否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7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7.1 标志
按GB/T 9750—1998的规定进行。
7.2 包装
按GB/T 13491—1992一级包装要求的规定进行。
7.3 运输
产品在运输时,应防止雨淋,日光曝晒,并应符合有关规定。
7.4 贮存
产品应贮存于清洁、干燥、密封的容器中,装量不大于容积的95%。产品贮存时应保证通风、干燥、防止日光直接照射,并应隔绝火源,远离热源。在产品的包装标志上明示贮存期。超过贮存期可按本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检验,如结果符合要求,仍可使用。
8 安全、卫生规定
该产品含有有机溶剂,属易燃液体,并且有一定的毒害性,施工现场应注意通风、采取防火、防静电、预防中毒等安全措施,遵守涂装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