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不饱和聚酯亮光清漆的研究

0 引言 人们对木制品的涂装效果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追求漆膜的丰满度与装饰性,亮光清漆作为一种高档的装饰性涂料,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常用的亮光清漆主要是聚氨酯漆,但其丰满度…

0 引言
人们对木制品的涂装效果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追求漆膜的丰满度与装饰性,亮光清漆作为一种高档的装饰性涂料,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常用的亮光清漆主要是聚氨酯漆,但其丰满度不佳,易起痱子,严重影响涂装效果,不能满足高档家具的涂装要求,而不饱和聚酯亮光清漆具有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高固体含量,涂膜光亮,硬度高,不易塌陷,可一次施工获得较厚的涂膜,提高工作效率等特点,广泛用于乐器和高档家具的表面涂装。但不饱和聚酯亮光清漆柔韧性差,而且固化成膜时由于受空气中氧的阻聚作用,使自由基失去活性而固化不良,引起表面发黏,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表面缺陷,尤其是缩孔及针孔,不仅影响涂膜外观,更严重的是影响涂膜表面效果和降低涂膜的致密性,影响使用寿命。
形成互穿网络(IPN)结构,是近年来不饱和聚酯改性的一种新途径。本实验利用IPN 技术在不饱和聚酯中引入聚氨酯,利用不饱和聚酯的端羟基与—NCO反应,形成氨基甲酸酯。在此情况下,固化反应包括以下两个主要反应:不饱和聚酯与苯乙烯的共聚反应,以及含羟基的聚酯与异氰酸酯生成氨基甲酸酯的反应,这两个反应同时进行,形成IPN 结构,后一种反应形成聚氨酯链段的同时提高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使得大分子固化后微相分离,形成柔韧性与刚性相间链段,达到其硬度、柔韧性和耐冲击性的协同效应,特别是聚氨酯链段在固化受热后,容易使其所在的链节伸长,从而抵消不饱和聚酯的固化收缩,降低树脂的收缩率,提高流平性,改善涂膜的表面状态,显得更为丰满,两组分优势互补,性能大为提高,可得到高硬度、平整丰满、光泽好的涂层,具镜面的涂装效果,满足高档木器产品的高装饰要求。

1 实验部分

1.1 原材料
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加成物(50%),苯乙烯,助剂,白水,蓝水,均为工业品。
1.2 不饱和聚酯木器亮光清漆的配方
原材料 质量分数/%
不饱和聚酯 90.0
消泡剂 0.4
流平剂 0.4
苯乙烯 9.2
 
2 结果与讨论
亮光清漆要求高硬度、高丰满度的镜面效果,所以在原材料选择上,不论是树脂还是助剂都要合理搭配,发挥其协同作用,才能满足对涂膜的高装饰要求。
2.1 树脂的选择
不饱和聚酯树脂作为涂料的主要成膜物质,对涂料的性能起决定性作用。涂料用不饱和聚酯树脂通常有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和烯丙基醚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双环戊二烯改性树脂因使用工业级双环戊二烯,杂质含量高,在制备树脂过程中,一些杂质反应活性高,易发生副反应,生成一些低聚物,残留在树脂中,固化时它不参与交联反应,造成涂层性能变差,易产生针孔,在亮光清漆中一般不选用。目前一般选用烯丙基醚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选用来自不同生产厂家的烯丙基醚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进行试验,结果见表1。
不同烯丙基醚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性能比较

由表1 可见:不同厂家生产的不饱和聚酯树脂性能差异较大,这是由于制备不饱和聚酯树脂时采用的原材料不同,生产工艺的差异,造成各生产厂的不饱和聚酯树脂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及分布也不同,这对涂膜的性能及施工性影响很大。如果聚酯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过宽,意味着会有部分树脂相对分子质量过大,从而使树脂流动性变差,导致涂膜流平不佳,影响涂层的平整性,同时随着烯丙基醚用量的提高,树脂的气干性越来越好。因此在设计配方,应通过试验选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均匀,黏度适中,酸值小,气干性好的烯丙基醚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赋予涂料良好的施工性及较佳的性能。
2.2 助剂的影响
不饱和聚酯漆较常规溶剂型涂料的固体分高,施工黏度也相对较高,一般情况下,其表面张力较大,所以在成膜过程中,表面张力梯度也较常规溶剂型涂料明显,会使湿涂膜不能充分流动,易出现各种弊病,需要加入合适的助剂控制涂层表面状态,有利于涂膜的流平和消泡,从而改善涂料的施工性能及涂层外观,得到理想的涂层。流平剂一般通过与涂料体系的一种可控制的不相容性来降低涂料体系的表面张力,促使涂膜流平,消除涂膜表面缺陷,使涂膜达到平整光滑。常用流平剂有丙烯酸类流平剂和有机硅类流平剂2 种,丙烯酸类流平剂与不饱和聚酯树脂相容性差,在亮光清漆中易引起浑浊,一般不用。选择合适的有机硅流平剂进行合理搭配使用,既可提高涂料对底材的润湿性,又可消除施工时贝纳尔漩涡形成的漩涡痕迹,改善涂膜流平效果,消除缩孔、桔皮等漆膜弊病,获得平整光滑的涂膜。
不饱和聚酯漆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泡,特别是在添加蓝水、白水后,会产生大量泡沫,因而消泡显得十分必要。非硅类消泡剂与不饱和聚酯树脂混溶性差,一般不选择。本试验选择有机硅类消泡剂。有机硅类消泡剂的表面张力较低,消泡能力优异,它对加入蓝、白水生成的气泡消泡效果极为显著,同时具有改善涂料流动性和涂膜平整性的功能。试验表明,有机硅类消泡剂用量为0.3%~0.5% 时效果最佳,本试验配方用量为0.4%。
2.3 聚氨酯加成物用量的影响
聚氨酯加成物的加入,缩短了凝胶时间,涂膜表干加快,这是由于聚氨酯分子的引入,增加了不饱和聚酯固化交联点,提高交联反应密度,加快了固化反应速度,随着加成物用量增大,使得分子链节中氨基甲酸酯键增多,由于氨基甲酸酯为吸氧基团,提高了不饱和聚酯的吸氧能力,消除氧对不饱和聚酯分子链上不饱和双键之间的自由基固化反应的阻聚影响,而且随聚氨酯加成物用量增加,聚酯端羟基与—NCO 基反应速度加快,使得树脂反应活性增强,能快速聚合固化,同时聚氨酯固化剂与不饱和聚酯的反应不受氧的抑制,可明显改善不饱和聚酯漆的干燥性,缩短表干时间,具有较好的气干性,防止针孔的产生。因而聚氨酯加成物的加入,可以改善不饱和聚酯亮光清漆的干性,缩短涂层不黏尘时间,获得满意的涂装效果,提高涂装效率。聚氨酯加成物用量的影响见表2。
聚氨酯加成物用量的影响

由表2 可见:聚氨酯加成物用量对涂膜固化速度有较大影响,随着聚氨酯加成物用量增大,干燥时间缩短,涂膜的交联密度提高,增大了涂膜硬度,其用量以50%~80% 为宜。当聚氨酯加成物用量超过80% 后,则多余的的异氰酸酯基团未能与聚酯分子的端羟基发生反应,而是吸收空气中的潮气转化为脲结构,使固化产物脆性增大,力学性能下降,表现为耐冲击性下降。
2.4 性能测试结果
按m(主漆)∶m(白水)∶m(蓝水)∶m(固化剂)∶m(稀释剂)=100∶1∶1.2∶80∶60 比例混合均匀,与聚氨酯(PU)亮光清漆及常规不饱和聚酯(PE)亮光清漆进行喷板测试,性能测试结果见表3。
各种亮光清漆性能比较
由表3 可见:改性不饱和聚酯亮光清漆性能明显好于聚氨酯亮光清漆及常规不饱和聚酯亮光清漆,其涂膜固化后形成网状立体结构,涂膜致密、坚硬、不易下陷,也不会形成针孔、痱子等缺陷,获得较好的装饰效果。

3 结语
通过在不饱和聚酯亮光清漆中引入50%~80% 聚氨酯加成物,一方面适当增加体系的交联密度,达到提高涂料的干性、力学性能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形成互穿网络结构,将两种聚合物的性能相结合,得到一种性能优良的改性聚合物,有效改善了不饱和聚酯亮光清漆易起针孔的弊病,弥补不饱和聚酯清漆的涂装缺陷,提升了涂膜的综合性能,比原有不饱和聚酯清漆具有更好的装饰性,可获得镜面的涂装效果,使涂装效率大为提高,满足生产要求,提升产品的品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