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5467-2017《湿铺防水卷材》国家标准解读

0 引言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文件(国标委综合 [2013]56 号) “关于下达 2013 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 订计划的通知”,推荐性国家标准制定项…

0 引言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文件(国标委综合 [2013]56 号) “关于下达 2013 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 订计划的通知”,推荐性国家标准制定项目《混凝土砂 浆粘结防水卷材 湿铺防水卷材》列入该批计划(计划 号:20130896—T609),该标准项目由中国建材检验认 证集团苏州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建筑材料 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等单位负责组织有关生产企业、质检机构、科研院所等参加起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17 年第 32 号),GB/T 35467—2017《湿铺防水卷材》标准于 2017 年 12 月 29 日发布,并将于 2018 年 11 月 1 日 实施。现将标准制定的目的、主要技术内容等向读者 作一简单介绍。
1 标准制定目的
湿铺防水卷材是本世纪初国内发展起来的一种 新型防水卷材,它解决了普通自粘防水卷材受基层和 施工环境影响大的问题,广泛应用于屋面、地下等防 水工程,近几年国内外发展很快,很多企业均有产品。 该产品标准 GB/T 23457—2009《预铺/湿铺防水卷材》实施以来,因下列几方面的原因,需要对标准进行修 改,将 “湿铺防水卷材”作为独立标准制定。
1)首先是原标准将预铺、湿铺两类不同用途的产 品放在一个标准中,容易造成误导。因此将原标准拆 分为《预铺防水卷材》和《湿铺防水卷材》两项推荐性 国家标准。
2)湿铺防水卷材原来是作为一种要求比自粘卷 材低的产品,现已成为一种主流产品。新标准将技术 指标与自粘卷材协调一致。
3)原标准按性能分为Ⅰ、Ⅱ型的分类形式,不利 于产品质量的提高,也给设计师选材造成困惑。新标 准改为根据产品材料特性和工程应用需求进行分类。
4)原标准高分子 P 类Ⅰ型相当于聚酯膜,Ⅱ型 相当于聚乙烯膜。但多年工程应用发现:聚乙烯膜产 品容易起鼓起皱,尺寸变形大,不能保证防水施工效 果,因此需要淘汰;聚酯膜产品近年来技术水平提高, 产品具有更高的拉伸强度、撕裂性能和尺寸稳定性, 产品也需要重新定位。
5)高分子膜产品之前仅用在卷材表面,但生产、 运输、使用过程中,表面的高分子膜容易出现褶皱,影 响搭接的密封效果,引起渗漏。因此后期有企业开发 了高分子膜作为胎基放在中间的产品形式,这类产品 需在新标准中明确。
6)聚酯胎产品原标准中有 4 mm 的产品规格。但 从湿铺卷材施工方式看,产品过厚容易在“T”形搭接 部位产生渗漏,因此 4 mm 厚度产品不适于作为湿铺 卷材,在新标准中不予体现此规格。
7)原标准的试验项目和技术指标需完善,许多产 品存放一段时间以后粘结性大幅度下降,需要改进 “热老化”、“渗油性”的试验方法。同样, “尺寸变化率” 是湿铺卷材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原标准实验室检测 合格,工程现场太阳一晒就起鼓起皱,因此试验方法 也需要改进,以体现产品的应用性能。

2 新标准技术内容
2.1 标准的名称
原标准 GB/T 23457—2009 中文名为《预铺/湿铺 防水卷材》,在申请立项修订该标准时,将其拆分为两 个标准,其中“预铺”项目作为修订项; “湿铺”项目作为新制定项。当时出于与原标准的相关性考虑,并根 据我国国家标准的命名规则,两个项目均增加了一个 引导语“混凝土砂浆粘结防水卷材”。因此计划下达的 名称是“混凝土砂浆粘结防水卷材 湿铺防水卷材”。 项目下达以后,在制订过程中行业企业及专家广泛提 出:
1)行业内对这两项产品的应用已经非常明确,不 会采用混凝土及水泥砂(净)浆铺贴以外的其他施工 方法,因此不必在名称中再强调“混凝土砂浆粘结” ;
2)立项名称太长且拗口,可以根据习惯直接改为“预 铺防水卷材”和“湿铺防水卷材”,这样既明确标准的 适用对象,又符合行业的使用习惯,简洁明了。因此, 本项目通过审查会审议,决定将标准名称调整为“湿 铺防水卷材”,英文名称相应改为“Wet installed waterproofing sheets”。
2.2 标准的范围和分类
标准范围规定如下:本标准适用于采用水泥净浆 或水泥砂浆与混凝土基层粘接的具有自粘性的聚合 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标准范围明确了产品属于具有 自粘性的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标准分类规定如下:产品按增强材料分为高分子 膜基防水卷材、聚酯胎基防水卷材(PY 类),高分子膜 基防水卷材分为高强度类(H 类)、高延伸率类(E 类),高分子膜可以位于卷材的表面或中间。产品按粘 接表面分为单面粘合(S)、双面粘合(D),其中聚酯胎 基防水卷材(PY 类)宜为双面粘合。分类中删除原标 准高分子膜基产品用高分子类的代号(P),高分子膜 仅作为产品骨架增强材料,产品本质仍然属于自粘改 性沥青范畴。 产品规格规定如下:产品厚度: H 类、 E 类:1.5 mm、2.0 mm;PY 类:3.0 mm。其他规格可由供需双方 商定。如前文所述,PY 类 4 mm 厚度不在产品规格中 体现。
2.3 指标设置与试验方法介绍
试验项目与原标准基本相同,增加了卷材与卷材 剥离强度(搭接边)的浸水处理,由于改变了部分项目 的试验方法,同时调整了产品分类方式,因此技术指 标也根据验证试验及工程需求进行调整。 试验方法尽量采用现行的试验方法,主要依据GB/T 328《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对于反映产品特 性的方法则根据特定试验确定。
2.3.1 面积、单位面积质量、厚度
面积是防水卷材的基本销售计量单位,单位面积 质量和厚度会影响产品的防水功能和工程应用,指标 规定如下: 面积不小于产品面积标记值的 99%。 PY 类产品单位面积质量、厚度应符合标准表 1 规定。
3.0 mm 规格的 PY 类产品单位面积质量、厚度
H 类、 E 类卷材厚度平均值不小于标称值。 H 类、 E 类产品厚度不得小于 1.5 mm,PY 类产品 厚度不得小于 3.0 mm。
2.3.2 外观
外观是产品质量的直观体现,影响防水卷材的功 能与应用,采用了与 GB 18242 和 GB 23441 相似的 规定与表述方法。试验方法参考 GB/T 328.2 进行。抽 取成卷卷材在平面上展开,目测检查。 2.3.3 可溶物含量
可溶物含量仅针对 PY 类,体现沥青的含量。标 准从保证防水和施工搭接可靠角度出发,厚度要求 3.0 mm,可溶物含量相应规定为≥2 100 g/m2,与同厚 度的其他沥青卷材相同,也与原标准指标相同,删除 了原标准 4.0 mm 厚度的指标要求。 试验方法按 GB/T 328.26 进行萃取试验。
2.3.4 拉伸性能
拉伸性能反映了卷材的机械性能,满足生产、施 工及材性的需要,主要体现产品高分子膜及聚酯胎基 的机械性能。
1)H 类和 E 类产品 由于对高分子膜的产品种类进行了调整, “拉力” 指标主要要满足生产与应用,并能反映材料特性,不 是越大越好; “最大拉力时伸长率”指标能够有效避免基层变形开裂的影响,但也不能无限拔高,需要和其 他性能协调,如 E 类延伸率高,尺寸稳定性可能变 差,而尺寸稳定性对于湿铺卷材来说,是影响应用的 最重要指标,因此需要平衡。根据验证试验确定“拉 力”指标为: H 类 300 N/50 mm、 E 类 200 N/50 mm; “最大拉力时伸长率” H 类 50%、 E 类 180%,与原标准 相比拉力提高,延伸率也提高。 试验方法参考 GB/T 328.9—2007 的 A 法测定拉 伸性能。“拉力”项目明确了将试验结果乘以 2 换算到 N/50 mm; “伸长率”项目明确了采用标线(试验过程 需使用引伸计)间距 100 mm 进行试验和计算,纵横 向分别测试,要求记录拉伸过程中胶层(沥青层)与高 分子膜是否分离。
2)PY 类产品 由于其拉力主要由聚酯胎基提供,拉力越高胎基 可能就越厚越硬,施工时自粘搭接的柔韧性差,容易 翘曲。同时作为防水施工,卷材并不需要很高的拉力, 因此在满足施工及生产的基础上,降低了 PY 类的拉 力,指标定为: ≥500 N/50 mm,在原标准的Ⅰ、 Ⅱ型中 间; “最大拉力时伸长率”指标定为:≥30%,与原标准 的Ⅰ型相同。 试验方法按 GB/T 328.8 进行试验。记录胶层与 胎基是否分离。 2.3.5 撕裂力 原标准项目名称为“撕裂强度”,由于结果用力值 来表示,新标准改为“撕裂力”。撕裂力反映卷材在施 工过程中,由于缺口、孔洞造成的撕破,指标根据验证 试验确定为: H 类≥20 N、 E 类≥25 N、PY 类≥200 N,比原标准 I 型要求提高。 试验方法,对于 H 类、 E 类卷材,按 GB/T 529— 2008 进行,采用无割口直角形试件,拉伸速度 250 mm/min。PY 类裁成如图 1 所示形状进行测试,拉伸 速度为 100 mm/min。
PY 类卷材撕裂力试件示意图
2.3.6 耐热性
湿铺卷材的自粘胶是热熔的,设置 “耐热性”项目 是为了防止施工时高温流淌,反映材料特性。要求为: 70 ℃,2 h 无流淌、滴落,滑移≤2 mm。与原标准相比 增加了位移距离测量的要求。
试验方法改变。原标准直接悬挂在烘箱内进行测 试,许多材料结束试验时均会出现卷曲的现象。新标 准为防止试验过程中卷材发生卷曲,规定试验前应揭 去所有防粘材料,将试件粘在比试件边缘大至少 10 mm 长度的胶合板上,试验时将胶合板垂直悬挂。
2.3.7 低温柔性
低温柔性反映了材料特性,但与实际使用环境关 系不大,仅根据材料特性来确定。考虑到整个改性沥 青卷材标准指标改革调整,不再分型,统一要求,低温 柔性定为:-20 ℃无裂纹,属于原标准的中间值。 试验方法按 GB/T 328.14 进行试验,PY 类弯曲 直径 30 mm, H、 E 类弯曲直径 20 mm。
2.3.8 不透水性 不透水性反映防水卷材的抗水压能力,但与地下 工程的抗渗性原理意义不一样,前者是无支撑本体材 料,后者是有基层支撑。指标为 0.3 MPa,120 min 不 透水,与原标准相同。 试验方法按 GB/T 328.10—2007 的 B 法进行, H 类、 E 类卷材采用十字开缝盘,PY 类卷材采用 7 孔 盘。试验时应将防粘材料揭去。
2.3.9 卷材与卷材剥离强度(搭接边)
湿铺防水卷材要形成一个完整柔性包裹系统,卷 材与卷材之间应当自粘搭接。自粘搭接的效果,用卷材与卷材剥离强度表征,并明确了在 “搭接边处”裁取 试件的要求。为保证长期的搭接效果,同时还规定了 浸水处理和热处理,指标根据验证试验确定为无处 理:1.0 N/mm,浸水处理:0.8 N/mm,热处理:0.8 N/ mm。原标准指标无处理、热处理都是 1.0 N/mm,无浸 水处理要求。 试验方法按 GB/T 328.20 进行,在(23±2)℃条件 下,在卷材纵向长边的搭接处裁取一个试件,在卷材 纵向长边的另一边裁取另一个试件,揭去试件表面的 所有防粘材料,一个试件的下表面与另一个试件的上 表面粘接,粘合面为 50 mm×75 mm,用质量为 2 kg、 宽度 50~60 mm 的压辊反复滚压 3 次,粘合后放置24 h。 浸水处理,将搭接好的试件浸入(23±2)℃的水 中(168±2)h,取出吸干明水,再进行试验。 热处理,将未去除表面隔离材料的两块没有搭接 的试件分别水平放入(70±2)℃烘箱中(168±2)h,取 出在(23±2)℃放置 24 h 处理后裁取试件,再进行试 验。 计算剥离强度,注意是以最大剥离力除以试件宽 度,作为试件的剥离强度结果,单位 N/mm。
2.3.10 渗油性
自粘沥青是湿铺卷材的主体材料,为了避免有些 产品加入过多溶剂油,造成使用过程油分迁移挥发导 致的粘结性丧失和老化,用 “渗油性”项目控制。根据 验证试验定为:≤2 张,与原标准指标相同,但由于试 验方法改变,试验温度提高到(80±2)℃,实际要求大 幅提高。 试验方法改进。将试件下表面防粘材料去除,分 别放在 5 层直径大于试件的中速定性滤纸上,用铝箔 密封包裹滤纸和试件(新增要求),水平放置在釉面砖 上,滤纸在下面,试件上面压 1 kg 的重物,试验温度 提高到(80±2)℃(原标准为 70 ℃),水平放置 24 h± 15 min,检查渗油张数。凡有污染痕迹的滤纸都算作 渗出,以 3 个试件中最多的渗出张数作为结果。
2.3.11 持粘性
卷材粘合后,保持粘合效果对使用非常重要,否则很容易产生翘曲分离,用“持粘性”表征,根据验证 试验结果指标提高到≥30 min。原标准为 15 min。 试验方法与原标准相同。
2.3.12 与水泥砂浆剥离强度
湿铺防水卷材的重要特性是用水泥砂浆(净浆) 粘接,其性能用本试验项目表征,为了避免提高无处 理剥离强度而加入较多的易迁移挥发成分,引起快速 老化,标准降低了无处理剥离强度指标,定为:≥1.5 N/mm(原标准为 2.0 N/mm)。热处理指标也降为:≥ 1.0 N/mm(原标准为 1.5 N/mm),已能够反映产品性 能和满足工程需要。 试验方法改进,提出了可采用在大块的卷材上浇 砂浆,剥离试验前再将卷材裁切到规定尺寸的试验方 法。这样的试验方法与实际应用相符。在热处理项目 中,则明确了是将未去除表面隔离材料、未与砂浆粘 接的卷材试件先进行热处理后,再浇筑砂浆进行试 验,描述更加直观易懂。
2.3.13 与水泥砂浆浸水后剥离强度
湿铺防水卷材用在地下工程长期有水场合,其与 砂浆的长期粘结性是影响防水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用本试验项目表征,指标根据验证试验定为:≥1.5 N/mm,与原标准保持不变。 试验方法同样改为大块浇筑后裁切到规定尺寸 的方法,其余与原标准一致。
2.3.14 热老化(80 ℃,168 h)
热老化反映了材料的使用寿命,是耐久性指标, 用热老化后的拉伸性能保持率和低温柔性表征。新标 准要求有所提高,处理温度提高至 80 ℃(原标准为 70 ℃);拉力强度保持率指标为:≥90%,伸长率保持 率指标为:≥80%,与原标准要求一样,低温柔性指标 为:-18 ℃,无裂纹。 试验方法有所改变。对于高分子膜类产品,提出 了“将试件平放在尺寸稍大一些的胶合板上,胶层面 朝上,胶层表面隔离材料保留,可在胶层面上放置一 块尺寸相近的无纺布和 3~4 mm 厚铝塑板,避免卷材 卷起”的方法,这样可以在不影响材料性能和试验结 果的前提下,有效防止高分子膜产品的受热发生卷曲现象;而对于聚酯胎基类产品,增加了将试件保留隔 离材料进行热处理的描述,更加直观。
2.3.15 尺寸变化率
尺寸变化率反映了卷材在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 中高温引起的卷材胎基或膜基尺寸变化,该变化会引 起卷材生产过程的变形以及使用过程中搭接的脱开, 是湿铺卷材最重要的应用性能之一。本标准将原标准 的热稳定性拆分成“尺寸变化率”和“热稳定性”两项 性能分别测试。其中尺寸变化率不再观察外观,而将 试验温度提升至 90 ℃进行测试,指标定为: H 类±
1.0%、 E 类±1.5%、PY 类±1.5%,相比原标准 70 ℃、 ±2.0%的要求提高。 试验方法改变。原标准是将卷材胶层面去除防粘 材料后贴合在胶合板上进行试验,无法反映产品本身 的材性。新标准改为胶层面朝上且胶层表面隔离材料 保留,在胶层面上放置一块尺寸相近的无纺布和 3~4 mm 厚铝塑板,避免卷材卷起,然后将试件水平放入 (90±2)℃烘箱中 24 h±15 min 后取出,将试件压平后 在其两端中间相同部位测量试件高分子膜基或聚酯 胎基试验前后纵向、横向尺寸。计算方法与原标准相 同。
2.3.16 热稳定性
本标准热稳定性只观察外观变化,热稳定性在 70 ℃下进行试验,外观要求:无起鼓、流淌,高分子膜 或胎基边缘卷曲最大不超过边长 1/4。相比原标准,最 后一条“卷曲不超过 1/4”是本标准的新增规定。很多 湿铺卷材,在工地上阳光照射后受热,会导致起鼓、边 缘起卷,最终造成搭接失败,因此新增了边缘卷曲的 规定。 试验方法没有较大变化,增加了卷曲长度的测 量。
2.4 检测规则
新标准在检测规则中,增加了将“无处理卷材与 卷材剥离强度(搭接边)”列入出厂检验项目的规定。 其他内容相比原标准没有改变。
2.5 新标准要点归纳
范围中明确了产品是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分类取消了Ⅰ、Ⅱ型分级,改为按增加材料分类,其中 PY 类指向聚酯胎基产品、 H 类指向聚酯膜产品、 E 类 指向交叉层压膜产品。删除了聚酯胎基产品 4 mm 的 规格。试验项目上,增加了卷材与卷材剥离强度浸水 处理的要求。试验方法上,耐热性、渗油性、与水泥砂 浆剥离强度、热老化、尺寸变化率、热稳定性等项目均 有较大变化。出厂检验新增一项要求。描述上更加完 整、准确。

3 结束语
根据中国建筑防水协会“2017 年度行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2016 年自粘胶膜卷材产量 3.87 亿 m2,2017 年预计产量达到 4.19 亿 m2,其中湿铺防水 卷材是自粘胶膜卷材的主要产品之一。湿铺防水卷材 减少了施工步骤,缩短了施工周期,防水效果良好,具 有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经成为仅次于 SBS 改 性沥青防水卷材的第二大沥青基防水卷材产品品种, 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开始出口亚非拉国家。《湿 铺防水卷材》新国标,是在总结我国多年来该产品的 研究开发及生产应用实践的基础上制定的,新标准的 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促进湿铺防水卷 材在建设工程和基础设施的推广应用,满足城乡建设 的需要。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